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 冰
一只估值已达万亿元的“蚂蚁”正在搅动资本圈。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此举引发市场热议,有人说,蚂蚁集团选在此时官宣启动上市,是给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的献礼。也有人说,公司此时启动A+H上市,多方面的时机都“掐”到好处。
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蚂蚁集团的上市应该感谢自己,更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蚂蚁集团一步一步走过来不容易,他们确实努力地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支付及商业模式。与此同时,我国金融监管层面也在不断创新变革,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升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体现得恰到好处。”
启动A+H上市计划
时机“掐”到好处
蚂蚁集团计划上市的消息发布后,港交所和上交所均很快对此作出表态。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我们很高兴蚂蚁集团今天宣布了将在香港和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蚂蚁集团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中国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我们将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全球创新和领先的公司来香港上市。”
上交所则表示,欢迎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针对上市一事,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对外表示:“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为新经济公司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其指出,“上市可以让我们更透明地面对世界,蚂蚁集团会始终全力以赴,为客户去创新,为社会去创造,为未来解决问题,做一家能活102年的好公司。”
事实上,蚂蚁集团已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的巨无霸。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正式成立于2014年10月份,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旗下业务包括支付(支付宝)、财富管理(蚂蚁财富、余额宝)、融资服务(花呗、借呗)、保险(保险服务)、信用服务(芝麻信用)等,金融业务已覆盖了支付、银行、消费信贷、财富管理、基金及经纪业务、保险及保险经纪业务等多个方面。其中,支付宝作为其最重要的板块业务之一,用户数量已超过12亿。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蚂蚁集团早已为上市做了一系列调整。
2017年3月份,蚂蚁集团开始对外宣称自身定位为TechFin(金融科技),以后只做技术(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2018年,蚂蚁集团定位进一步清晰,彼时井贤栋对外宣称,蚂蚁金服(即蚂蚁集团)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2019年底,蚂蚁集团转变品牌口号理念,将“支付就用支付宝”改成了“生活好,支付宝”。
进入2020年,蚂蚁集团更是做出多次调整。先是在3月份进行了“诞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升级”,从金融工具服务平台升级到数字生活服务平台;随后,5月份由“蚂蚁金服”改名为“蚂蚁集团”,彼时这一举措也被外界解读为“为上市做准备”。
事实上,此前曾多次传出蚂蚁集团将要上市的消息,但均被其否认。在外界看来,蚂蚁集团此次宣布启动A+H上市计划,时机“掐”的恰到好处。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两地同步上市,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全球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内外的资本参与。此前蚂蚁集团一直没有启动上市,与监管政策、市场环境、估值以及自身迫切性等因素有关。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进一步指出,“今年以来,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均发生了明显转变,有利于上市的窗口期开启。”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蚂蚁集团两地上市或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动科创板稳健发展;二是提升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形成有力支撑;三是推动上海、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对沪港通是非常有利的。”
股东名单中
“国字头”企业众多
蚂蚁集团启动上市计划,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外界关注的话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8年间,蚂蚁集团先后历经多轮融资。“重量级”险企均在其中,包括新华保险(56.450, 0.00, 0.00%)、人保资本、太平洋(4.370, 0.00, 0.00%)保险、中国人寿(39.240,0.00, 0.00%)等。此外,还有中国建设银行(6.370, 0.00, 0.00%)下属的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中邮集团等数十位投资方。
而在2018年6月份完成的C轮融资,除原有股东继续跟投外,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华平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银湖投资、淡马锡、泛大西洋(3.150, 0.00, 0.00%)资本集团、T.RowePrice旗下基金、凯雷投资集团、JanchorPartners、DiscoveryCapitalManagement以及BaillieGifford等全球顶尖资本成为蚂蚁集团新增的战略投资者。
综合来看,其股东名单中“国字头”企业众多。其中,2015年7月份,全国社保基金战略入股蚂蚁金服,彼时被称作“大象恋上蚂蚁”,这也是全国社保基金第一次直接投资创新型民营企业。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王忠民此前在演讲中透露,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蚂蚁金服三年就获得了逾400亿元人民币的回报,这笔投资成为社保基金所有另类投资中最赚钱的一笔。
根据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直接持有蚂蚁集团33%股权,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蚂蚁集团约50%的股份。根据公开信息,君瀚属于马云及阿里系、蚂蚁系员工,君澳属于阿里巴巴合伙的部分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拥有着蚂蚁集团50%的表决权权益。
将增加科创板
“科创含金量”
在外界看来,蚂蚁集团上市对科创板也具有重要意义。
刘斌向记者表示,蚂蚁集团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将推动科创板整体走向成熟,也将大大提升科创板的“科创含金量”,提升科创板的全球影响力。
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蚂蚁集团上市对科创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毫无疑问的就是辅导,像蚂蚁集团如此体量的企业上市,本身就可以沉淀更多的经验,提升科创板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蚂蚁集团的股东之一阿里巴巴具有海外上市经验,相关经验可以对科创板本身机制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第二,蚂蚁集团其实是可以对标美国Facebook、Twitter等国际一流的科技企业,其上市从另一层面来看也可以提升科创板本身的品牌效应。
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蚂蚁集团上市对科创板整体指数肯定是一个利好,能提升科创板整体上市公司质量;第二,鉴于蚂蚁集团体量很大,可能会对市场资金面形成一定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对资本市场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第三,对于金融科技板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预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相关公司,尤其是蚂蚁集团相关公司会受益。”
于百程进一步指出,目前除了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微众信科等数字科技服务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也瞄准科创板。这些优秀公司登陆科创板,一方面能够丰富科创板的公司类型,提升科创板质量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于金融科技行业也是一剂强心针,借助资本市场,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行业结构将会得到强化。
但即便是这样的“蚂蚁”,上市之后其业务仍然将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车宁指出,蚂蚁集团未来面临的挑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一是TO C市场实际上是存在业务壁垒的,或形象的来说叫“护城河”。但其构筑并不是那么深,以支付端为例,支付宝虽拥有近50%的市场份额,但同样拥有近50%市场份额的微信支付也拥有大量用户,也就是说支付宝市场定价能力仍有待提升,支付宝并非不可替代。二是TO B企业端服务,其实不止是蚂蚁,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如何与金融机构及政府方面服务合作、进行科技赋能的问题,长期以来行业一直没有找出较为持续性的盈利或共赢模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