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丽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为实现就业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单独列为工作任务之一,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举措1
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举措2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举措3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举措4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稳就业 各部门在行动
国家发改委
今年稳就业将有哪些更有力度的政策举措出台?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大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举措,简化优化毕业生的就业手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强化大龄劳动者就业帮扶,切实兜牢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在人才市场供需匹配方面,今年将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瞄准市场需求,提升培训效果。推进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落实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努力缓解招工难问题。此外,还将加大财政对稳就业的支撑作用。
人社部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比例大幅增长。人社部表示,今年将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启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办好“中国创翼”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出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此外,在稳定市场主体方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好支持企业吸纳就业的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
教育部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当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是各地各高校已采取印发就业政策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全面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目前各地各高校已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三是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四是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深化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