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表现,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总量、结构和成本方面《通知》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其中,银行业要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力争全年银行业总体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邮储银行(601658)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提出的“两增”“首贷户”数量以及贷款利率目标,实际上是延续了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的一贯要求。在政策支持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已经连续4年实现高增长,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在前述目标的指引下,今年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将进一步提升,信用贷款难、首贷难等突出问题将得到缓解。
此外,《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等,满足小微企业纾困恢复的迫切需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金融业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扩总量:明确“两增”“首贷户”相关目标
自2018年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新目标以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4年实现高速增长,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1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3450.58万户。2022年前两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57%,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保持稳步下降态势,已累计下降2.24个百分点。
《通知》要求,今年银行业要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并明确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全年银行业总体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娄飞鹏表示,这将继续促进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小微的质量和效率,稳步增加银行信贷并优化结构,促进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还明确了信用贷款和“首贷户”相关目标,即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
小微企业首贷难和信用贷款难的症结在于,缺信息、缺抵押、缺担保、缺征信和缺渠道。要实现前述目标,银行业要“对症下药”,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此提出五项建议:一是下沉服务重心,强化信息对接;二是加快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将银行授信活动内嵌于中小企业产供销各环节;三是创新抵押贷款模式,解决抵押难问题;四是加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基于信用的授信新模式;五是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形成敢贷愿贷长效机制。
为啃下首贷难和信用贷款难这两块“硬骨头”,《通知》也提出相应措施。例如,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积极推广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降低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等。
优结构: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供给,除了要稳步增加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同时还要优化信贷结构,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通知》要求强化金融支持,并提出了针对性举措。在支持小微制造业企业方面,《通知》要求加强中长期信贷投放,进一步满足传统产业小微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在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方面,《通知》要求积极完善科技信贷服务模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在支持小微外贸企业方面,《通知》则要求优化结售汇服务和相关授信管理,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等。
近期,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成为银行业保险业机构的重要发力点。《通知》对此也有着墨,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保险保障力度,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及使用等环节流程,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银行业要关注新市民群体在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积极布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银行业要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结构,改善普惠金融发展不协调问题。积极布局住房租赁市场,保障新市民群体安居需求。另外,还要大力发展养老理财等产品,满足新市民群体的养老需求。
此外,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还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发展不均衡问题。杜阳提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五个省份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较高,而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省份发展相对较慢。为此,《通知》提出,着力改善金融资源投放的区域均衡性。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要向欠发达地区的一级分行压实信贷投放任务,并明确要求各一级分行在向下分解信贷计划时,优先满足辖内相对欠发达地区信贷需求。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利润损失补偿、综合绩效考核、营销费用等方面,可适当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
调机制:提升机构服务小微积极性
小微企业体量较小,风险控制体系相对较弱,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基层业务人员存在不敢做、不会做、不愿做、怕不良、怕问责的心理。近年来,银保监会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鼓励支持政策,促进银行形成“敢贷愿贷”长效机制,效果显著。针对做实做细“敢贷愿贷”内部机制,《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分支机构合理扩大授信审批权限,适当简化分支机构评审评议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服务小微企业重在激发金融机构动力和能力。从组织体系看,银行保险机构的基层组织和一线员工是小微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才能打消基层机构和员工服务小微企业的顾虑和压力,变“惜贷”“惧贷”为“敢贷”“愿贷”。
此外,疫情影响下,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有专家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或将增加商业银行不良压力。不过,从各家银行目前披露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仍控制在合理水平,部分银行此类贷款不良率呈现下降趋势。
周茂华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金融业发展营造适宜的经济环境。但也要看到,在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风险暴露可能有所滞后,仍要对此高度关注。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贷前、贷中与贷后的规范管理,同时,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风控效率。此外,还要通过依法合规的核销、转让等方式,加大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关键词: 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