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消息 中办、国办在发文中强调,要探索县城的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一县一策”,具体而言,针对县城的差异化发展,有何具体举措?
5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表示,我国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在探索县城特色发展道路过程中,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
一是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随着城镇化将从快速发展后期逐步转入平台发展期,人口总体上还会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容易接受大城市辐射带动,人口集聚能力强,是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重要空间,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要支持这类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疏解,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联结,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二是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具有较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的县城,能够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是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要支持这类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我国还有100余个位于陆域边境地区的县,是保障边疆安全的稳定屏障。要支持边境县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和边境贸易等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守边固边能力。
三是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要推动这类县城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四是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要推动这类县城逐步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五是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要结合城镇发展变化态势,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支持有条件的资源枯竭县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