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会上发布了《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主导产业更加聚焦,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资料图】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巨人”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着力突破工业“四基”发展瓶颈。通过培育“小巨人”企业,可以补齐国内制造业短板,在产业链中起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同时,国家通过公示“小巨人”企业名单,可以增强企业曝光度,为其贴上优质标签,助力企业业务拓展和融资。
“小巨人”企业
平均研发强度达8.9%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巨人”企业在中小企业中的占比逐步增加,展现了我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成绩,反映了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效果。加大力度培育“小巨人”企业能够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据了解,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其中,有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研发方面,“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一万家,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70余家“小巨人”企业近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诸海滨看来,“小巨人”企业研发费用率高于一些沪深上市公司,这与大部分企业属于高端制造和重要技术领域有一定关系,这些企业正推动行业不断突破技术封锁。
专精特新企业不仅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样板,更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上中小企业的3.4倍。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将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进一步畅通
“小巨人”企业上市路径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在会上表示,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平台,北交所设立一年来,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为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利用资本市场茁壮成长创造条件。
李永春表示,截至9月7日,1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8个月,北交所上市申报的企业中,近四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中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的“小巨人”挂牌企业中,有八成表达了到北交所上市的意愿。
诸海滨表示,下一步需鼓励高速成长的公司挂牌新三板,经过规范性辅导后转向北交所上市。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以及投资退出机制,使“小巨人”企业的上市路径更加顺畅。
李永春指出,下一步,北交所将坚守初心定位、坚持改革创新、坚定特色道路,努力建成功能完备、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有效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流交易所,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成长。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扩大市场覆盖面,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二是促进市场交易活跃,打造企业的估值定价中心;三是丰富市场产品工具,助力投融两端紧密对接,结合创新型中小企业风险特征和合格投资者偏好,分类型、分批次推出更多投融资产品,研究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公司债品种,完善北交所指数体系;四是细化市场品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