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吴丛司郝菁)启动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推动川藏铁路、京沪高速改扩建、平陆运河、长沙黄花机场(三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交通运输系统在加快培育内需体系、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6.3%。业内专家指出,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全年4.1%的增速水平,维持了高位运行。主骨架路线方案的落地将进一步带动交通设施投资,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路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资料图)
“近期,交通运输部进一步加快设计审查审批工作,加强重点公路建设协调调度,一批公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顾志峰表示。
数据显示,1-9月,全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299个,建设总里程9645公里,项目总投资8826亿元。
据顾志峰介绍,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运行速度最高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江苏省海太过江通道,沪昆高速江西省昌傅至金鱼石段改扩建工程,京昆高速汉中至广元段扩容工程,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西昌至香格里拉段,云南省勐海至打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认为,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努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运投资保持良好增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水路建设投资1123.5亿元,同比增长6.4%。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青年首席研究员邢虎松表示,我国水运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就业岗位、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水运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形成了“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运输经济室主任刘长俭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水运建设在推进通道建设、提升枢纽能级、完善网络布局、发展多式联运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水运通道项目加快建设,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码头项目陆续开工、建成,如舟山液化天然气码头、南通港通州湾港区通用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
“6轴7廊8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驰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为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是主骨架将高效连接主要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为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二是主骨架将率先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质量效益、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三大转变任务,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三是主骨架将实现优化布局、统筹融合、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有些水运项目,是综合立体网中的短板,比如意见提出加快打通长三角、珠三角和支流高等级航道瓶颈节点。”刘长俭表示,意见的出台能够有效补齐短板,发挥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综合效率和组合优势,更好提高交通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有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