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央行重磅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
12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1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整体来看,11月我国新增信贷、社融增量规模较10月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市场预期。
(相关资料图)
据了解,当月M2同比增速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那么,推升M2增速创新高原因是什么?11月金融数据为何弱于预期?
M2增速达12.4%
在10月金融数据大幅走弱后,金融监管部门在11月召开了信贷形势座谈会、维护房地产业发展推出了金融“十六条”、并祭出房地产融资“三支箭”等举措,但最新出炉的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虽较10月回暖,但整体仍略低于市场预期。
货币供应量方面,数据显示,11月末,M2继续走高,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M1余额66.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11月末,M2增速同比增长12.4%,创逾6年新高。另外,11月末M1增速已连续2个月回落。
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976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68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680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1月M2增速再次上升,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下,信贷投放和非标融资维持一定景气度,有助于拉动M2增速;另一方面,稳增长基调下,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财政存款减少3681亿元,环比少增1.51万亿元,助力M2增速维持在高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11月M2同比继续维持高位,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国内货币环境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M1同比回落与房地产销售低迷有关,同时,由于散发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短期交易活动有所波动。
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M1主要包括M0(流通中货币)加上企业活期存款,而M2除企业活期外还得加上企业定期及居民储蓄存款。导致二者背离的原因可能是居民储蓄存款大幅上升,或者是企业定期存款大幅上升。在他看来,11月末M2和M1增速的背离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的预防性储蓄上升。
光大证券(维权)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居民户存款较去年同期多增1.52万亿元,是M2增速提高的主要贡献力量。疫情多发等因素导致的消费场景不可及以及居民金融资产间的转换是造成居民户存款多增明显的两个重要原因。
信贷结构持续不均
浙商证券(601878)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受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及后续地产“十六条”落地影响,市场形成宽信用预期,因此1.21万亿元的信贷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去年同期的1.27万亿元为低基数,即便如此仍然同比少增,体现疫情冲击、信贷需求仍有待进一步修复。
从结构上看,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回升,居民信贷延续同比少增。
申万宏源指出,结构上来看,尽管符合预期的企业中长贷仍强、居民购房需求磨底的方向,但在两方向间冷热不均情形更加显著。一方面企业中长贷新增达7367亿元,同比多增(3950亿元)规模进一步扩大,剔除基数走弱影响仍然较强,显示保交楼“第一支箭”政策可能加快落地,同时基建投资在获得10月专项债支持之后可能进入了年底一轮新的信贷融资小高峰;但另一方面,居民购房需求比本就比较谨慎的预期更加清淡,去杠杆热情较高,仍是信贷改善的主要约束,11月居民中长贷仅新增2103亿元,同比少增达3718亿元,低于预期,延续10月的疲软态势。
社融方面,新增规模和增速均不及预期。
华泰证券指出,8、9月份委托贷款大幅增长,主要是基建资本金投放带动,考虑到基建资本金已经基本已投放完,后续委托贷款对社融的支持预计告一段落。而11月信托贷款表现不弱,主要源于央行“16”条支持信托展期。考虑到未来几个月信托贷款基数进一步走低,预计会继续对社融同比形成支撑。11月企业债融资显著下滑,成为除居民贷款外最大的拖累项,企业股权融资同样形成拖累。11月政府债券融资较上月有所改善,主因10月底的部分专项债结存限额发行在11月计入社融口径。
专家:宽信用还需稳增长政策加力巩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从11月数据看,当月居民存款新增2.25万亿元,企业存款仅新增1976亿元,差距非常大。居民存款的反常高增只能说明消费意愿不足,导致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回流不畅,进而导致了超额储蓄。对于已达近年高点的M2增速,张旭提醒,假若未来M2增速长时间运行于当前水平,随着消费动能的释放,则有可能带来短期的结构性通胀压力。
整体来看,尽管11月份部分信贷结构有所改善,但社会有效需求依然偏弱。多位专家一致认为,疫情反复和预期不稳对宽信用形成持续扰动,需要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力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并带动信贷和社融平稳扩张。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预计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引导政策利率下行,努力通过压降金融机构资金成本、降低存量贷款中的普惠小微贷款和成本相对较高的按揭贷款的利率,带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企业贷款利率、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步下行。
李奇霖则指出,当前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靠制造业和基建投资,而外需目前有下行趋势,对制造业盈利预期会有冲击,若内需受疫情影响,制造业短期将遇到内外需双紧的局面。他认为,基建投资是未来宽信用的主要抓手。在财力和隐性债务治理的约束下,未来基建投资大概率需要不断靠准财政提供支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