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见习记者王玮记者宋凌燕发自北京2023年哪些企业需要披露环境信息?1月17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回答南都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大力推动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环保信用评价三项改革任务,累计对13个跨省流域予以奖补资金80亿元;对69个县域进行转移支付资金调节;目前各地均明确了需要披露的企业名单,2023年依法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将达到8.5万余家。
1月17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回答南都提问。
【资料图】
孙守亮表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构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的一项重要基础。在工作实践中,着力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推广应用,指导和督促地方落实《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要求,目前各地均明确了需要披露的企业名单,2023年依法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将达到8.5万余家,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建设环境信息披露系统,并对接信用共享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他强调,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其中重要的一个体现是用好市场化手段,完善环境经济政策。近年来,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发挥生态环境政策引导性、激励性、调节性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模式创新和试点示范,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监管,助力经济绿色转型,激励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具体讲,包括打好一套组合拳,推进好三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孙守亮说。
据孙守亮介绍,“一套组合拳”就是立足部门职责,助力降成本、促融通、稳外贸、调结构,优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在支持降成本方面,推动环保税科学核算和规范收缴,近三年纳税人因低于排放标准排污累计享受环保税减税优惠超过130亿元。推动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16类环境保护项目、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9类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纳入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支持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有效降低了企业减污降碳成本。
在支持促融通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建设7省10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将减污降碳中任务最紧、资金需求最大的48类项目纳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促融通的效应正在加快释放。
在支持稳外贸方面,推动创新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相关诉求。近三年累计推动试点维修项目200余个,涉及产值超过300亿美元。
在支持调结构方面,推出了新一版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累计发布932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录和159项除外工艺、79项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等,引导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会上,孙守亮也介绍了三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包括推动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推动环保信用评价这三项改革任务。在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方面,生态环境部推进黄河、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累计对13个跨省流域予以奖补资金80亿元;对81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69个县域进行转移支付资金调节。此外,在加强环保守信激励、畅通环境信息披露、促进投融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
孙守亮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更好服务大局,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创新。一方面,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储备,丰富政策工具,加快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着力强化政策协同。推动综合发挥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绿色行业、生态补偿等各类政策作用,更好释放政策红利。还将按计划推进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环保信用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
企业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