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18日电题:让消费“暖”起来——从地方两会看扩大消费着力点
新华社记者
(资料图片)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振消费信心,各地有何作为?加快消费“回暖”,如何找准着力点?近日,记者在地方两会上采访发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纷纷出招,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
(小标题)提振信心 充分激活消费“引擎”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对于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未来五年目标任务,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消费意愿离不开消费能力的支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背后是收入的增长、民生的保障。
有稳定的就业预期和收入增长预期,才有消费的“底气”。海南省提出,2023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左右的发展目标。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韦开蕾建议,要继续挖掘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释放就业潜力,创造更多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副业,帮助居民“开源”增收。
各地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提供有力支撑,释放出的强劲信号,也让代表委员们信心倍增。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推动消费复苏回暖,给浙江民航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引来了活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启宏表示,将扎实推进规模建设,拓展更多国内外航线。
“我们将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情怀、有流量的新型消费场景,拉动消费全面复苏。”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市道外区区长李晗龙充满干劲。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汽车、家电等系列主题促销活动,力争全年全省发放消费券6亿元。
(小标题)多点发力 着力改善消费条件
着力改善消费条件,“便民”和“提质”成为各地夯实消费的重要支撑。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商圈提质升级列为未来工作重点。
北京提出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重庆计划培育创建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海南将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口市副市长陆敏表示,海口将用好离岛免税等自贸港政策,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促进“展会+消费”“旅游+消费”。
改善消费条件,一些地方也在立足优势、补齐短板。“今年我们将探索‘云逛街’等新模式,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育合作头部电商平台,推动线上线下(300959)深度融合。”江苏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滨湖区区长李平说。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商贸中心建设改造,完善贯通县乡村的电子商务体系。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建议,深入实施“快递进村”等工程,加快冷链物流建设,促进县乡消费业态提档升级。
(小标题)顺势而为 创新消费场景
如何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培育消费新场景,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热点话题之一。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通过供给创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模式,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多样化社区居家智慧养老场景涌现,带来了新型适老化产品和养老服务消费的增长。”安徽省政协委员、科大讯飞(002230)高级副总裁张友国说。
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凡看来,吸引年轻人的消费,需要融合智慧城市、元宇宙、数字5G等科技手段应用,打造新场景、新体验和新业态。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
“消费者对应用场景、使用体验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600418)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说,在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电池成本、续航里程、智能网联等技术攻关。(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