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生活 >

当前滚动:中国经济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3-02-20 14:56:49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本报记者李晓红

“今年春运期间,春秋航空(601021)旅客运输量恢复至2019年的88%,1月份迎来了疫情三年首个盈利的半程春运,国际地区航线已经恢复至30条。”春秋航空宣传部部长毛懿深感疫情三年航空业走出困境的不易。


【资料图】

受疫情冲击,春秋航空2022年的主营业务业绩大幅下滑,预计全年净亏损23.5亿元—26亿元,同比转亏。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苦苦挣扎的航空业迎来了久违的曙光。虽然航空业的复苏之路还比较长,但毛懿充满信心。

2月16日,在中国民航局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表示,自1月7日至2月15日,民航运输旅客552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38万人次,同比去年春运增长39%,恢复至2019年的76%。航空业开始逐步回暖。

航空业加速复苏

从民航局刚刚发布的民航运输数据可以看出,旅客出行的需求和信心逐步增加,2023年首月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表现突出。数据显示,1月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3977.5万人次,同比增长34.8%。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9.5%、74.5%和72.9%,恢复水平较2022年12月份分别提高26.1、39和5.7个百分点。

同时,各大上市航空公司相继发布的1月份运营数据也显示,多项重要指标向好,国际航线部分指标更是翻倍式增长。

“不论国内还是国际,航空业的增长速度远超业内外预期。”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来形容全球航空业的快速复苏。

究其原因,李晓津认为,一是被压抑的出行需求集中释放,特别是刚性需求(例如探亲访友、出国留学、商务出行等)在1月份集中释放;二是被压抑的运力集中释放,包括中国各大上市航空公司以及国外航空公司积极恢复相关航线运力投入;三是2022年基数较低,反弹幅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航空公司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各航司的客座率指标也持续向好。1月份数据显示,在国内航线客座率上,春秋航空、海航控股(600221)、南方航空(600029)、中国国航(601111)、中国东航(600115)均超六成,分别为85.03%、79.51%、72.67%、69.9%、68.33%。在国际旅客周转量上,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分别同比上升419.8%、260.02%、198.71%、1447.74%;在国际客座率上,春秋航空、中国国航、海航控股、南方航空、中国东航分别同比上升33.03、30、23.18、20.47、19.93个百分点。

“得益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春秋航空在疫情缓解的窗口期,快速提升经营水平,且持续引进飞机,保证了机队的基础增速。尤其在春运期间,春秋航空在国际地区不少航班客座率都达到了100%。”毛懿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下一步,春秋航空将争取努力恢复国际地区航班,加快国际旅客和经贸往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樊一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1月份航空运输数据的变化,客观反映出后疫情时代以消费复苏为代表的出行和物流需求的客观变化,反映出以航空运输高速度、高时效为代表的中高端运输需求快速增长新特征,这将影响航空运输供给,也对我国民航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扭亏是首要任务

目前,民航业正在稳步复苏,但复苏之路仍面临挑战。2023年,扭亏仍是各大航司的首要任务。

“疫情三年,民航业亏损超3000多亿元,被列为特困行业。目前,疫情尚未全部消退,病毒迭代、变异是否造成第二波全国疫情的情况尚无法准确预测。国际地区航线完全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毛懿表示。

李晓津认为,2023年,民航业仍面临很多制约行业快速盈利的内外部因素,只能“边走边看”。不过,2023年我国民航业增速要大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且民航业的快速恢复对全球民航业将有一定带动作用。

“2023年航空运输业整体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需求的复苏与提升,航空公司、机场业务量等将会大幅提升,部分领域会有全新拓展。”樊一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23年是我国民航运输业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之一。

毛懿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足、潜力大,拥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带来巨大机遇,民航业发展充满期待。

樊一江建议,民航运输业下一步应重点围绕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建设与需求拓展,加快高标准运输市场建设,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环境,前瞻性做好机场、航空公司、民用大飞机等技术装备企业深度联动,系统提高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发展水平,同时深化国际合作,着力拓展航空运输国际联动网络,全面提升我国民航业整体发展效能。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李晓红编辑:邹朵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