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成长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直达力,让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可带来双赢,一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可吸纳更多优质上市公司资源,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
支持民营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是近年来证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据证监会在答复政协提案时披露,一是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开展股权融资。近年来,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家数和金额稳步提升。2021年,近400家民营企业完成IPO,融资金额合计超过3200亿元,同比增长10%。截至2022年3月底,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民营上市公司超3000家,占比约65%。二是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全国股转系统存量挂牌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九成以上,2021年至2022年6月底,累计700余家民营企业完成定向发行,募集资金近240亿元。目前北京证交所民营上市企业市值近1400亿元,累计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180亿元。
(相关资料图)
“证监会提出要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成长的重要作用,相信这对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都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适当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扩大投资规模,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传递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证监会提出“让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对民营企业是重大利好。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助于改善其“融资难、融资贵”,提升企业发展的信心,同时对宏观经济的修复与就业环境的改善都有积极意义。
王尧基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新三板与北京证交所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针对性强,不同市场间的转板机制逐渐完善,不断为民营企业增强直接融资的获得感创造条件。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实施,增强了市场的包容性,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渠道越来越畅通,给“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构建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28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以来,新增民营上市公司368家,IPO募集3280.98亿元。其中,2022年创业板共新增133家民营上市公司,IPO募集1518.59亿元,平均募集资金11.42亿元,较2021年增长62.22%。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还将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王尧基还说,随着上市民企研发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将涌现出更多优质的科技民营企业投资标的,推动A股上市公司科技含量的提升。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全面注册制改革从中长期将对一二级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注册制改革有助于减少企业上市排队时间。因此,真正具备成长性的创新型民营企业以及符合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发展趋势的龙头公司有望受益。
对于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成长,钟辉勇建议,一方面,在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施之后,应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的公开股权融资,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尽早上市。另一方面,更好地利用债券市场,尤其是可以考虑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来帮助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这对规模较小、风险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
谢后勤还建议,其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其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回归金融本质,搭建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数字化信贷平台,将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有效连接,打通资金渠道,整合银政企等多方力量和资源。其三,完善融资增信机制,在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同时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